top of page

​樟湖古步道

​撰寫者:林冠廷

一、樟湖社區步道整體概述 

首先介紹位在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社區中的整體步道歷史脈絡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清朝、日治與民國時期。在清朝時期,祖先大致於兩百年前從福建來台開墾,昔日居民大多以自行開發小條的無石階路徑為主。而從日治時期開始慢慢開發道路,由於樟湖路線可通到四方位往北到竹山、往南到梅山、往西到斗六,日人為統一管理故增設十字關管制哨,管制東西南北往來居民動向,且日人為了開採樟樹而設212鄉道,為近代車子出入桂林、樟湖、草嶺運輸農特產要道。在民國初年十大建設開149縣道為戰備道路,且149縣道分甲、乙線為石頭鋪面可接至梅山,149縣道為樟湖最大條之道路貫穿樟湖至草嶺一帶。在1999年因為921地震而造成149及212道路毀壞,停滯將近23年的道路,於2022年149縣道修整重新開通,未來預計開設拱橋可讓大貨車開通往草嶺道路,在地居民非常期待樟湖能再現風華。

樟湖藍染_200515_0100.jpg

二、步道與居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過去為農業社會,當時比較少有交通工具,大多數的居民以自家附近為社交領域,並且因為昔日較無燈光,居民大多會在白天的時候趁著太陽還有時步行著,應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句話。且昔日若為農忙時期居民小孩大人經常幫忙自家務農,較少有時間外出找朋友,因此大多以附近距離的聚落為交誼對象。

 

社區間曾有運用雙臂拖行百斤竹子至清水溪放水流的文化,居民每當憶起這段記憶,總是感嘆苦不堪言的日子總算過去。這運輸過程需要在雨季時期趁著雨水滂沱時,將竹材從山上托運到山下,再運送至清水溪放水流至竹山販售,這實在是既危險卻又快速的運輸方式。運竹人員需要會游泳技能才能跟著竹子捆成的不堅固竹筏一起渡河,人員須站在竹筏上,以棍子控制方向,到竹山時在將竹筏拆開成竹材販售出去,再徒步走山路回到樟湖的家裡,可見以前運竹是一件需要跋山涉水非常艱辛的事情。

 

此外,在結婚的方面為昔鄰近地區扛轎走小路,有居民因為是鄰近聚落嫁至樟湖,每當過年節時需走路背著孩子回娘家,單程大約需走兩小時,經常走到衣服濕透,在沒有交通運輸的年代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畫面。有此可知步道有著許多的功能,不僅聯繫著居民的情誼,也是產業間運輸農產品的通道。

樟湖藍染_200515_0107.jpg

樟湖步道總覽

後棟仔山步道.png
後棟仔山步道

介紹:

樟湖生態中小學後有一座後棟仔山,海拔不高(約1020M),卻因為是獨立的
山頭,擁有360度的壯闊視野。山後有一條挑筍古道,是山區的竹仔岭早期通
往後棟仔或華山地區的交通要道,去年才整修完工。而古道終點竹仔岭有連
綿的竹林茶園,景致優美。由此連接尖山步道,則可以登上雄踞雲林嘉義兩
縣交界處的大尖山。山頂是茶園,四方無遮蔽,視野極佳,東可俯瞰整個雲
林嘉義平原,甚至彰化松柏嶺也清晰可見,西可下眺清水溪流域風光,南望
大尖山巍峨之姿,北觀樟湖山。

如何抵達:

由樟湖中小學後方的產道向上爬升,遇到叉路直走,直走後會看到突立在山
頂上的一座觀景涼亭。

研究成果海報

bottom of page